古人说,洛阳牡丹甲天下。
今人也说洛阳牡丹甲天下。
前者说的是花。
后者说的也是花,但更是画。
粗略估算,洛阳牡丹画家近千。然而真正能自成气象,各领风骚者,数辈而已。而屈家的柳庵吟庵兄弟,就在数辈中占据了两席。
柳庵为兄,成名甚早。笔者曾以《他走进索光阁》为题,撰文予以介绍。今天弟弟吟庵也以坚捷的步伐,坚实的动力和丰硕的成果,站在了中国绘画艺术殿堂的追光灯下。
一
读吟庵的画,如沐着软醉春风,面对佳丽作倾心之谈。画面上那一枝一叶,一蕊一瓣,都已被画家注入了鲜活的生命,于灵动妩媚之中,勃发出一种虬劲之美。
中国人赏牡丹,古来有重红轻白,重深轻浅,重浓轻淡的传统标准。白居易就曾发出“一丛深色花,十户中人赋”的感叹。故白牡丹画者甚少。今人画白牡丹者亦不多。除了传统观念的影响之外,在白纸上著白花,技法也是一难。吟庵说他喜欢牡丹的整个家族,赤橙黄绿,墨白粉紫,百色纷呈,方能绚丽璀璨,蔚为大观。吟庵的白牡丹图于富贵雍容之中更透出一种雅淡素洁,清丽孤高的另类品格,吸引了不少藏家眼球。在他包括白牡丹在内的上千幅作品被“台、港、澳、日、韩、美、英、法、德、新加坡、马来西亚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友人收藏”。
吟庵作画善从大处着眼,大胆落墨,小心经营,决不雷同,一笔下去,或凝重如山,或灵动如蛇。一阵风过,佳作告成,观者倾倒。
吟庵秉承朱耷、郑燮、白石老人及芥子园的技法。对同时代画家的作品也丝毫不敢存轻薄之意,而是不断从他们创作灵感电光石火的瞬间爆发中汲取养分充实自己。
吟庵作画,喜欢留白,也善于留白。对于留白的欣赏,白居易和鲁迅先生都堪称行家。“此时无声胜有声”,“于无声处听惊雷”就是对无音之声,无形之象的最生动、最具真知灼见的表述。吟庵还十分重视画作标题的构思,认为画题就是画眼,能把在画面上不能或不便表现的意蕴,运用含蓄幽默的标题在适当位置写出来,使读画者和画家共同分享作品的意境之美。吟庵制题从不因循,力争出奇出彩,譬如他为自己红白穿插的牡丹画面命题曰《富贵清白图》,为自己的白牡丹图命题曰《我自清白》,《清白一生》,《冰清玉洁图》等。如果精心构思的话题仍不能畅达其意,便会写花喻人吟诗以叹:
一、亭亭玉立花如雪,铮铮铁骨且有节。
丝丝清香生微风,千载韵文颂高洁。
二、水肌玉滑好丰神,翠绿染香露池尘。
荣辱得失等闲事,清清白白君子心。
吟庵还是一位造诣颇深的书法家。“他出临二王,颜、柳、魏碑、隶书等诸家名帖,笔墨追天趣童稚,夸张变形,柔中蕴刚,尤其一手横出反写堪称一绝。深受中外友人喜爱,称奇赞赏”。台湾一位中医老者观后连连称赞:“精彩、神采”。
厚积薄发,十年磨一剑。如此而已。
三、吟庵,1944年生。出身于伏牛山中一个民间工艺家。主要业务是为当地农民自家纺织的粗布染色和印花。屈家印染的布块色鲜花美。生意甚是红火。但是随着现代印染工业的发展,大批机织的色布花布下乡。使屈家一枝独秀的手工印染举步维艰。家庭生活一下陷入困境。
1958年哥哥柳庵到洛阳闯世界,成为一名产业工人,很快吟庵和父母也来到洛阳。每月三几十元的工资养不活一家人,柳庵不得不在工余时间到市场摆地摊,画画卖画。年纪尚小的吟庵便跟随哥哥一起看画摊,一边跟哥哥学画。哥哥教的用心,弟弟学的刻苦,自觉不自觉,吟庵已经在为日后的艺术生涯夯基础。
吟庵不是天才,却不缺少天份。他凭着好成绩和一笔好字,考入洛阳一家国营大企业的技校,毕业分配,又是靠一张填写清秀的个人简历,被分配到车间办公室,分配宿舍,别人都是六人一间,唯独吟庵却分得一间面积稍小但却是独霸天下的单间。这为他日后自学进修提供了大方便。吟庵的个人经历非常丰富,干过车工、钳工、搞工艺美术产品设计与开发,当过团干、干过行政,又以能写会画之才干被推向总厂宣传部门领导岗位。样样都干得出色,当代国营大公司的企业文化还培养了吟庵耿直认真,细心如发,不苟同,不随俗的做事风格。
滴水穿石,铁梁磨绣针,几十年如一日,对艺术孜孜追求,他言气息,言神韵,更言意境。他外师造化,中发心源,终成大器。吟庵常说自己很幸运,背后有座靠山就是他的恩师又是其胞兄柳庵先生在教导与支持着他,又时遇春风春雨。
不鸣则已,一鸣惊人。这就是吟庵。
在别人眼里,吟庵已经是一个无论在业界,还是在社会上都有一定影响的明星级人物。真是要风得风,要水得水。可是吟庵却对我说,他非常想念过去,尤其是随哥哥大街卖画的情景,时时牵绕脑际,浮现梦中,吟庵写了一首诗:
卖画
半个世纪如云烟,随兄卖画天正寒。
雪花洇湿牡丹瓣,只为换得买米钱。
吟庵,一个成功者,却不骄不矜。牢记过去,心存感恩,感恩其兄,感恩家人,感恩朋友,感恩社会。
此刻,正值艺术黄金年代的吟庵先生,佇立的在他“临风居”画室的窗前,凝神远视,若有所思。他看到了北邙,他听到了洛水,他感触到从天山、昆仑山吹来的清风,他陶醉复又警省。他暗暗告诫自己,艺术之峰尚高,却不可懈怠。
Copyright Reserved 2000-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(粤)B2-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(粤)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
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-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
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[2018]3670-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(总)网出证(粤)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